大抵來說,我渴望的料理同時是我想旅行之地,不過印度和北非例外,
我貪愛它們的香料(若將其香味圖像化,即豐富鮮明的油彩潑灑在無邊無際的大地),
但因好逸惡勞,僅能端坐家中照著食譜比劃,揣摩出少許滋味;
不能親赴印度品嘗香味之食,來到英國,因兩國間歷史沿革,品嘗在地化的印度料理,我一點也不覺得委屈。
The Chilli Pickle 則是上網做過功課再經小棧主人推薦的印度餐廳。
我們訂六點鐘,剛開始偌大餐廳一片空曠,僅少數幾桌有人落坐。
點完餐以後, 驚覺人聲喧嚷,吧檯人員忙碌的雙手未曾停止。
餐廳推薦的印度啤酒,據說適合搭濃濃香料的印度菜,事實的確如此。
兩人份的小點
印度脆餅(poppodoms)搭配招牌甜酸醬(chutney)、醃菜和洋蔥沙拉,
由左至右洋蔥沙拉、番茄甜酸醬(愛死了)、胡蘿蔔甜酸醬和萊姆甜酸醬。
我的前菜 Huss Koli Vada
酥炸以鷹嘴豆粉裹huss 魚(註)佐番紅花優格(raita)、洋蔥沙拉和辣椒泥。
註:Huss 屬貓鯊科,在英國又稱為 rock salmon,是炸魚薯條店的常見魚。
阿莫先生的前菜 Bombay Samosa Chaat
炸馬鈴薯和豆子餃,搭優格、羅望子泥、香料甜酸醬、青辣椒和鷹嘴豆脆麵。
我的主菜 Tandoori Seabream
坦都里烤鯛魚,整尾魚塗抹綠胡椒甜酸醬,佐檸檬飯和椰仁甜酸醬。
阿莫先生的主菜 Assam Prawn Curry
就我對字面上的了解,可叫做羅望子明蝦咖哩,
材料有新鮮番茄、辣度極強的 scotch bonnet chilli 糊和新鮮香菜,
其中還有一項食材乾燥 satkhora,我未曾聽聞,也查不到資料,我日後再來補。
阿莫先生的甜點 Jaggery Toffee Kheer
印度北方太妃糖口味米布丁,搭椰子雪酪和胡桃餅乾。
我的椰棗冰淇淋和阿莫先生的橘子雪酪,上頭分別是薑味太妃糖和椰棗乾,
驚人的好吃,但貴,一球4.75英鎊。
依我對印度料理連皮毛都不懂的程度,實在無法細分滋味,
但其香味層次豐富瑰麗、排山倒海般向我湧來,似煙火般絢麗,
之前即陸續在各地品嘗印度料理,皆無深刻印象,
直到在倫敦米其林一星餐廳 Benares 用餐後,確定我對印度香料的喜好,
兩者相比,Benares 是較收斂的香氣,
我無法說熟高孰低,可以確定的是,我都愛,
想到世界上有這麼多美食等我去探險,開心得都要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