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佛德在《神經美食學》中說明,人類在判斷一口食物時,大腦中認知風味的系統所扮演的角色。他以薯條這種最熱門的馬鈴薯製品為例,解說吃薯條時如何有意識地感受這個系統的運作。美國約有四分之一的蔬菜,都是以類似炸薯條的方式去料理。
從手指拿著薯條開始。視覺注意到它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觸感,這些訊息給你一個薯條是否偏軟或可能很油的印象。如果薯條還熱騰騰的,飄散的氣味分子鑽入鼻孔從鼻前通路進入,這時也會形成模糊的嗅覺印象。根據過去的經驗,你開始預期薯條會是什麼味道。
現在你準備好將薯條放進嘴裡。首先,薯條碰到嘴唇,如果不會太燙,它會接著接觸你舌頭上的味蕾。舌頭根據薯條表層(例如是否沾了鹽粒),評估初始的味覺印象,強烈的氣味物質則由鼻後通路處理。如果這些印象是正面的,你很可能會繼續吃,你的大腦可能會做出結論:只吃一根薯條還不夠。會讓你聯想到在吃鹽味花生米嗎?
接著,你咬嚼薯條,你很快就會發現,薯條的外皮是否符合預期的脆度。更多氣味物質被釋放後飄入鼻腔,經由鼻後通路進入,不過大腦會認為味道是來自嘴巴。現在啟動更挑剔的口感層面評估。嘴巴裡的溫度受體判斷薯條夠不夠熱。在牙齒咬穿薯條酥脆的外層之後,就是探索質地的時候。外層很韌或是一咬就斷?這根薯條是否如你期待,是裡頭柔軟有彈性的完美狀態?你意識到更多的味覺印象:馬鈴薯裡的澱粉經烹煮後的甜味,鹹淡程度,游離胺基酸帶來的鮮味,以及油和薯條表層褐色的梅納反應產物的味道。
在從嘴唇開始,經過嘴巴,最後進入喉嚨裡的旅程中,薯條帶來的這些風味印象,常會因為番茄醬或醋等佐料的風味印象而更加強烈,或是伴隨著來自飲料的風味印象。
《口感科學: 由食物質地解讀大腦到舌尖的風味之源》第38頁。
隨意翻開你手邊的一本書的任何一頁,寫下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句子, 或是寫下你正在閱讀的書籍的句子, 標上書名、ISBN和頁數,當作回應。閱讀讓思想更有力量,我們一起來讀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