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人類的雜食天性已經深深烙印在身體上,天擇讓人類有能力處理相當大範圍的食物。人類的牙齒無所不咬,可以撕裂動物肉,也能磨碎植物。人類的下顎也是如此,能夠如肉食動物、齧齒動物和草食動物般活動,端識食物的種類而定。人類的胃能夠分泌專門消化彈性蛋白的酵素,而彈性蛋白只會出現在肉中。人類的代謝作用需要一些特殊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只能從植物中得到(例如維生素C),有些只能從動物中取得(例如維生素B12)。飲食多樣化是人類的生理需求,而不只是調劑生活。

相對的,單一食物者只吃少數幾種食物就能取得所需的一切,而且消化系統通常變得極為特定化,因此省下雜食動物面對食物的挑戰時所需消耗的大量腦力。舉例來說,反芻動物就專門吃草,雖然草本身無法提供反芻動物所需的所有營養素,但是草也是瘤胃中微生物的食物,而這些微生物能提供動物需要的其他營養素。反芻動物的天賦在於靠腸胃就可以餵飽自己,無須仰賴腦。

要大腦袋或者大腸胃,這似乎是一種演化上的交易,對於選擇食物這個問題,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演化策略。無尾熊是自然界中最挑食的動物之一,為我們示範了小腦袋策略,如果你只吃尤加利樹葉,那麼就不需要大量大腦迴路去決定晚餐要吃什麼。因此,無尾熊的腦袋小到無法填滿頭顱。動物學家推論,無尾熊以前吃的食物比較多樣,智力也比現在更能處理飲食。後來無尾熊演化成今日的模樣,嚴格限定午餐的內容,無用武之地的腦就縮小了(盲目追隨飲食潮流的人要注意)。對無尾熊來說,消化道比腦還重要,所以牠的消化道很大,足以消化那些充滿纖維的樹葉。同樣的,人類這種類靈長類動物演化成更多樣、更高品質的食物時,消化道就越來越短。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第296頁。

*

隨意翻開你手邊的一本書的任何一頁,寫下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句子, 或是寫下你正在閱讀的書籍的句子, 標上書名、ISBN和頁數,當作回應。閱讀讓思想更有力量,我們一起來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松露玫瑰 的頭像
    松露玫瑰

    松露玫瑰

    松露玫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