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重慶人對麵條的統稱。它是重慶的城市名片,重慶人甚至可以忍辱負重地接受發端於此的火鍋“成渝各有特色”,但絕不能忍受別人對重慶地區風味麵條品頭論足。小面可以說是重慶美食汪洋中,最神聖不可分割的島嶼,任何質疑都只能招致一整屏合力的痛打。
《舌尖》有個美食嚮導叫楊暢娃,重慶生人,現在是四川台的主播。暢娃喜歡吃蒼蠅館子,但她最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成都什麼都好吃,就是沒有像樣的面”。作為生活在成都的重慶人,有兩大難題擺在她的面前,第一件是如何在生活裡找到稱心的男友,第二件是如何在成都找到可口的小面。對於前者,暢娃會說:“不急,人家還小嘛!”而對於後者,她恨不得天天回重慶。
有次和美食大咖石光華一起吃飯,石老師有些按捺不住,教育她說:“其實成都擔擔麵、甜水面、渣渣面、煎蛋面……很豐富的哦!”暢娃不服:“繁文縟節太多,不像小面個性鮮明,最重要的是,小面本身的柔軟度和韌度,那絕不是成都的麵食可以相比的。”席間另外一位仁兄看不下去,說:“誰說成都麵食不行?我認識一個成都老闆,腿有點跛,就在重慶開麵館,很有名……”暢娃立即打斷他:“你確認他的腿不是因為面做得不好被打跛的?重慶人脾氣很爆的。”
重慶人對小面的感情絲毫不遜於他們對火鍋的感情,以至於聽不得關於小面的任何吐槽。重慶作家曾磊這樣描寫重慶的早晨:“隨手一抓,一把水面,幾根青菜,三兩分鐘煮畢,五六分鐘下肚,小面之小,莫過於此。”就技術含量來說,小面幾乎可以簡化為調料+麵條,麵條是堿水面(水葉子),調料無外乎蔥、薑、蒜、辣椒、芽菜、香菜、榨菜、花生、芝麻醬……都是大路貨。然而,重慶人就在這最簡單的麵點烹飪上費盡了心思。
紙媒曾經評選出所謂“重慶小面50強”,每家麵館幾乎都有自己的絕招。或是在水面的硬度上,或是在辣椒的烘焙上,或是在葷素油的配比上……只有重慶人才能挑剔出其中的差別。和這些相比,我更佩服的是煮面過程中,老闆遊刃有餘的語言中控系統,所有針對廚房的指令都短促和精准,聽上去像土匪的暗語。“提黃”,口感要硬點兒;“多青”,多加青菜;“乾餾”,少舀湯頭;“免紅”,不放辣子……喂,你外地人吧?
“小面的小,不僅僅意味著簡單,更代表著重慶人輕巧的生活態度。”沈宏非的這句話說得準確。那種舉重若輕、看淡一切的豁達,才是重慶性格。每天早晨,不管白丁還是鴻儒,無論土豪還是屌絲,都齊刷刷地蹲在路邊,或者倒背著領帶,或者露半截嫩腰,面紅耳赤地對著一碗面,吃得山響,深藏功名。
《至味在人間》第132頁。
隨意翻開你手邊的一本書的任何一頁,寫下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句子, 或是寫下你正在閱讀的書籍的句子, 標上書名、ISBN和頁數,當作回應。閱讀讓思想更有力量,我們一起來讀書。
留言列表